17-4ph不銹鋼棒的熱處理工藝依據化學成分、熱處理目的的不同,常采用的熱處理方式有固溶化處理、穩定化退火處理、消除應力處理以及敏化處理等。
1、固溶化處理
固溶化處理就是將鋼加熱到過剩相溶解到固溶體中的某一溫度,保持一段時間之后冷卻的工藝方法。固溶化熱處理的目的是要把在以前工工序中產生或析出的合金碳化物。
2、穩定化退火
穩定化退火是對含穩定化元素鈦或鈮的17-4ph不銹鋼棒采用的熱處理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的目的是利用鈦、鈮與碳的強結合特性,穩定碳,使其盡量不與鉻結合。從而達到穩定鉻的目的。
3、消除應力處理
消除應力處理工藝方法,應根據材質類型、使用環境、消除應力目的及工件形狀尺寸等情況,注意掌握一些原則。去除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應力或去除加工后的殘留應力。消除在工作環境中可能產生新應力的工件的殘余應力或為消除大截面焊接件的焊接應力,為消除只能采用局部加熱方式工件的殘留應力。應采取低溫度加熱并緩慢冷卻的方式。
4、敏化處理
敏化處理實際上不屬于17-4ph不銹鋼棒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應該采用的熱處理方法。而是作為在檢驗不銹鋼抗晶間腐蝕能力進行試驗時所采用的一個程序。敏化處理實質上是使不銹鋼對晶間腐蝕更敏感化的處理。
5、冷加工強化及去應力處理
不銹鋼或制品(彈簧,螺栓等)經冷加工變形強化后,存在較大的加工應力,這種應力的存在導致在應力腐蝕環境中使用時,增加了應力腐蝕的敏感性,影響尺小的穩定性。為減小應力,可采用去應力處理。—般是加熱到280℃~400℃保持2h~3h后空冷或緩冷。
要注意
17-4ph不銹鋼棒固溶化處理加熱溫度的合理選擇,在不銹鈉的材料標準中,規定的固溶化加熱溫度范圍較寬,實際熱處理生產時,可考慮鋼的具體成分、含量、使用環境、可能失效形式等因素,合理地選擇恰當的加熱溫度。
其次,應注意穩定化處理對固溶狀態性能的影響,固溶化熱處理后再經穩定化處理時,會使機械性能有下降的趨勢。強度和塑性、韌性均有這個現象。強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穩定化處理時,強碳化物形成元素鈦與碳結合成TiC,減少了碳在固溶體中的強化程度,并且,TiC在加熱保溫過程中也會集聚長大,這也會對強度產生影響。
穩定化處理加熱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是選擇在850℃~930℃之間。17-4ph不銹鋼棒不宜多次進行固溶化處理,因為多次固溶加熱,會引起晶粒長大,結材料性能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加工過程中要注意污染,一旦受到污染,應采取消除污染措施。